通过谷歌浏览器调试工具—查看请求资源的信息数据
以https://segmentfault.com/a/11…为例:
一、General
1、Request URL 请求资源地址
1 | ke-width: 0px; text-decoration-thickness: initial; text-decoration-style: initial; text-decoration-color: initial;">Request URL: https://ws.segmentfault.com:8443/socket.io/?EIO=3&transport=polling&t=OF1q877&sid=sBBmpTQAsbsb3ddGBOQ2 |
请求资源地址,需要注意的是url连接的?号后面拼接的字符串,和GET请求拼接字符串的性质一样,说明了这个POST请求发送的字符串数据。这段字符串对应Payload的内容:
2、Request Method 请求方法
Request Method: POST
请求的方法,GET或者POST,其他的几个方法HEAD、PUT…
3、Status Code 状态码
Status Code: 200
HTTP状态码。
常用的状态码有:200 OK、201 Created、301 Moved Permanently、302 Move Temporarily、304 Not Modified、401 Unauthorized、404 Not Found、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503 Service Unavailable
4、Remote Address 远程地址
Remote Address: 42.81.54.35:8443
资源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什么意思呢?这个地址在该IP地址和端口的服务器上放着。从这里获取过来的。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我访问的是https://segmentfault.com/a/11…这个地址,首先端口号肯定不是8443,而是https协议默认端口号443。说明这个请求是跨域获取的资源。
顺便看一下IP是否一样:IP是42.81.54.35,是和这条请求的Remote Address一样的IP。
1 | 从这里看这条请求确实跨域了,这里是发送ajax的POST请求,通过服务器的配置进行的跨域。下面的属性中也会有关于跨域的信息,我们继续往下看。 |
5、Referrer Policy Referrer策略
1 | Referrer Policy: strict-origin-when-cross-origin |
Referrer-Policy 用来监管哪些访问来源信息——会在 Referer中发送。应该被包含在生成的请求当中。
Referrer-Policy是一个Referrer策略,根据该策略值保证了哪些信息可以出现在Referer中。
在Request Headers请求头中,有个referer属性:
Referer对应的信息,是由Referrer-Policy决定的,那么Referrer-Policy还有哪些设置呢?
1 | Referrer-Policy: no-referrer |
1) Referrer-Policy: no-referrer
整个 Referer 首部会被移除。访问来源信息不随着请求一起发送。即:在请求头Request Headers中不会显示Referer属性。
2)Referrer-Policy: no-referrer-when-downgrade (默认值)
在没有指定任何策略的情况下用户代理的默认行为。在同等安全级别的情况下,引用页面的地址会被发送(HTTPS->HTTPS),但是在降级的情况下不会被发送 (HTTPS->HTTP)。
3)Referrer-Policy: origin
在任何情况下,仅发送文件的源作为引用地址。比如:我们发送https://segmentfault.com/a/11…请求,只会把https://segmentfault.com/作为Referer的值。
4)Referrer-Policy: origin-when-cross-origin
对于同源的请求,会发送完整的URL作为引用地址,但是对于非同源请求(跨域请求)仅发送文件的源。
5)Referrer-Policy: same-origin
对于同源的请求会发送引用地址,但是对于非同源请求则不发送引用地址信息。
6)Referrer-Policy: strict-origin
在同等安全级别的情况下,发送文件的源作为引用地址(HTTPS->HTTPS),但是在降级的情况下不会发送 (HTTPS->HTTP)。
7)Referrer-Policy: strict-origin-when-cross-origin
对于同源的请求,会发送完整的URL作为引用地址;在同等安全级别的情况下,发送文件的源作为引用地址(HTTPS->HTTPS);在降级的情况下不发送此首部 (HTTPS->HTTP)。
8)Referrer-Policy: unsafe-url
无论是同源请求还是非同源请求,都发送完整的 URL(移除参数信息之后)作为引用地址。这项设置会将受 TLS 安全协议保护的资源的源和路径信息泄露给非安全的源服务器。进行此项设置的时候要慎重考虑。
参考文档:https://developer.mozilla.org…
二、Response Headers 响应头
1、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Credentials:证书。该字段可选。它的值是一个布尔值,表示是否允许发送Cookie。
默认情况下,Cookie不包括在CORS(跨域)请求之中。设为true,即表示服务器明确许可,Cookie可以包含在CORS请求中,一起发给服务器。这个值也只能设为true,如果服务器不要浏览器发送Cookie,删除该字段即可。
参考文章:https://blog.csdn.net/java_gr…
2、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首部字段用于预检请求的响应。其指明了实际请求中允许携带的首部字段。值为逗号分割的列表。
1 |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X-PINGOTHER, Content-Type |
表明服务器允许请求中携带字段 X-PINGOTHER 与 Content-Type。
3、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首部字段用于预检请求的响应。其指明了实际请求所允许使用的 HTTP 方法。
1 |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GET, POST,OPTIONS |
4、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1 |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s://segmentfault.com |
指定服务器可以跨域的源。
还记得Request URL吗,我们请求的资源url是:https://segmentfault.com:8443/。但是我们访问的服务器是:https://segmentfault.com:443/。所以说该请求是跨域的。
原因是: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响应头指定了该响应的资源是否被允许与给定的origin共享。https://segmentfault.com:8443/的资源共享给https://segmentfault.com的源。
1 |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
1)表示:对于不需具备凭证(credentials)的请求,服务器会以*
作为通配符,从而允许所有域都具有访问资源的权限。如需允许所有源的请求都可以访问该服务的资源,也可以设置值为*
,但是这样太危险,服务器也不应该且不会这么配置。
2)
参考文档:https://developer.mozilla.org…
5、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在跨源访问时,XMLHttpRequest对象的**getResponseHeader()**方法只能拿到一些最基本的响应头,Cache-Control、Content-Language、Content-Type、Expires、Last-Modified、Pragma,如果要访问其他头,则需要服务器设置本响应头。
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头让服务器把允许浏览器访问的头放入白名单,例如:
1 | 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X-My-Custom-Header, X-Another-Custom-Head |
这样浏览器就能够通过**getResponseHeader()**访问X-My-Custom-Header和 X-Another-Custom-Header 响应头了。
6、cf-cache-status 【Cloudflare 页面缓存CDN服务】
目的:可以大大减少源服务器的负载开支,使得你的站点能够承载更多的访客及流量。
1)状态解释如下:
- cf-cache-status:HIT(完成缓存)
则说明该页面已经完全缓存。 - cf-cache-status:DYNAMIC (动态)
如果是“DYNAMIC”则说明,该站可能只开启了小云朵,并没有配置整站完全缓存。 - cf-cache-status:BYPASS (绕过)
如果是“BYPASS”则说明,该站针对这个页面设置了绕过,不允许缓存。
2)Cloudflare的缓存机制
假设你的站点有 www.yigeyi.org/1.html 和 www.yigeyi.org/2.html 两个页面。
当访客A 访问1.html这个页面的时候,首先会经由Cloudflare,这个时候你的页面规则就起作用了。
Cloudflare会发现,吼吼,这个站有个1.html 我给它缓存下来,并且转发给A。
当访客B 在Edge Cache过期时间之前,重复访问1.html的时候。
Cloudflare会思考一下。哈哈哈,这个1.html我有。不用麻烦源站了。我直接给到B就可以了。
这就是所谓的命中率,如果这个页面被完全命中,那么B访问1.html虽然得到了网页,但是是由Cloudflare直接提供的。你的源站甚至连客户的IP都统计不到。
但是,2.html 这个页面在你的规则建立开始时从未有任何访客访问过。那么Cloudflare也不知道这个页面的存在,也不会缓存。除非等到真的有人访问过,Cloudflare才会发现,并对其进行缓存。
参考文档:https://cloud.tencent.com/dev…
7、cf-ray
横杠后面的字母代表了CDN节点机房的缩写。
CF-RAY 标头可跟踪通过 Cloudflare 网络的网站请求。对问题进行故障排除时,将 Web 请求的 CF-RAY 提供给 Cloudflare 支持。
8、server
Cloudflare是一家美国的跨国科技企业,总部位于旧金山,在英国伦敦亦设有办事处。Cloudflare以向客户提供网站安全管理、性能优化及相关的技术支持为主要业务。
9、Connection: keep-alive
连接保持活性。
http1.1的特点,连接保持活性,不直接断开连接,保持一段时间。在http1.0协议中,每个请求通过TCP协议连接,三次握手后,连接成功,进行发送请求和数据响应。服务器响应结束后,直接断开连接。如果客户端再发送新的请求,需要重新建立TCP连接。
而在http1.1协议中,当一个请求和响应完成后,不会直接断开连接,而是等待几秒。如果客户端还有请求需要发送给服务器,那么就使用这个TCP通道。从而减少了每次请求时创建新的TCP握手时间。
10、Keep-Alive: timeout=5
保持活性的时间。
正如上面Connection属性所提到的,需要设置保持活性的时间。时间为5秒。
11、Content-Type: text/html
响应文本的类型。
根据每个请求的资源类型不同,服务器响应该资源的时候,要告知浏览器这个资源是什么类型的。比如:文本、图片、html资源、css资源、js资源、音频资源、视频资源等等。
Content-Type(内容类型),用于定义网络文件的类型和网页的编码,决定浏览器将以什么形式、什么编码读取这个文件,Content-Type 标头告诉客户端实际返回的内容的内容类型。
有时也会携带编码格式。
1 | 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UTF-8 |
关于UTF-8编码格式可参考这篇文章:ASCII码、Unicode码、UTF-8编码
12、Content-Length: 2
响应内容的长度,指的是http协议中body的长度。
参考文档:https://blog.csdn.net/zxl1990…
13、content-encoding: gzip
Content-Encoding 是一个实体消息首部,用于对特定媒体类型的数据进行压缩。当这个首部出现的时候,它的值表示消息主体进行了何种方式的内容编码转换。这个消息首部用来告知客户端应该怎样解码才能获取在 Content-Type 中标示的媒体类型内容。
一般建议对数据尽可能地进行压缩,因此才有了这个消息首部的出现。不过对于特定类型的文件来说,比如jpeg图片文件,已经是进行过压缩的了。有时候再次进行额外的压缩无助于负载体积的减小,反而有可能会使其增大。
Accept-Encoding 和Content-Encoding是HTTP中用来对采用哪种编码格式传输正文进行协定的一对头部字段。
工作原理如下:
- 1)首先浏览器(也就是客户端)发送请求时,通过Accept-Encoding带上自己支持的内容编码格式列表;
- 2)服务端在接收到请求后,从中挑选出一种用来对响应信息进行编码,并通过Content-Encoding来说明服务端选定的编码信息
- 3)浏览器在拿到响应正文后,依据Content-Encoding进行解压。
参考文档:https://blog.csdn.net/u014569…
14、set-cookie
1 | set-cookie: io=sBBmpTQAsbsb3ddGBOQ2; Path=/; HttpOnly |
Set-Cookie是服务器响应设置的cookie值。即服务器写入浏览器的cookie值
Path=/是路径,一个string代表cookie的路径。写入到了根目录下,即本例中的https://segmentfault.com/本地对应的域名根目录下。
HttpOnly,一个boolean值,HttpOnly=true或HttpOnly=false。true表示cookie被标记为HttpOnly(即,客户端脚本无法访问cookie),false表示Set-Cookie不标记HttpOnly,即客户端可以修改该cookie值。
如果您在cookie中设置了HttpOnly属性,那么通过js脚本将无法读取到cookie信息,这样能有效的防止XSS攻击。
参考文章:https://developer.mozilla.org…
15、date
date: Mon, 10 Oct 2022 12:13:31 GMT
服务器的时间,注意获取的是GMT格林威治时间,比北京时间慢8小时。
16、Transfer-Encoding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分块传输编码(Chunked transfer encoding)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机制,允许HTTP由网页服务器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可以分成多个部分。分块传输编码只在HTTP协议1.1版本(HTTP/1.1)中提供。
Content-Encoding 和 Transfer-Encoding 二者经常会结合来用,其实就是针对 Transfer-Encoding 的分块再进行 Content-Encoding压缩。
参考文档:分块编码
17、Vary
Vary: Origin
1)Vary是作为响应头由服务器端返回数据时添加的头部信息;
2)Vary头的内容来自于当前请求的Request头部Key,比如Accept-Encoding、User-Agent等;
3)缓存服务器进行某接口的网络请求结果数据缓存时,会将Vary一起缓存;
4)HTTP请求,缓存中Vary的内容会作为当前缓存数据是否可以作为请求结果返回给客户端的判断依据;
5)HTTP请求,响应数据中的Vary用来判断当前缓存中同请求的数据的Vary是否失效,如果缓存中的Vary与服务器刚拿到的Vary不一致,则可以进行更新。
6)当Vary的值为“*”,意味着请求头中的所有信息都不可作为是否从缓存服务器拿数据的判断依据。
18、X-Request-Id
用户请求日志关联 项目间请求日志关联。查询日志,排查问题。
19、Cache-Control
资源缓存。
Cache-Control 通用消息头字段,被用于在http请求和响应中,通过指定指令来实现缓存机制。缓存指令是单向的,这意味着在请求中设置的指令,不一定被包含在响应中。缓存是在本地磁盘中,所以下次获取该资源的时候,from disk cache。从磁盘缓存中获取。
[图片上传失败…(image-78230-1702461788274)]
指令不区分大小写,并且具有可选参数,可以用令牌或者带引号的字符串语法。多个指令以逗号分隔。如上图示例所展示
1)在请求头中
客户端可以在HTTP请求中使用的标准 Cache-Control 指令。
1 | Cache-Control: max-age=<seconds> |
2)在响应头中
服务器可以在响应中使用的标准 Cache-Control 指令。
1 | Cache-control: must-revalidate |
概述:四个指令和四个到期时间设置
指令:
- public
表明响应可以被任何对象(包括:发送请求的客户端,代理服务器,等等)缓存,即使是通常不可缓存的内容。(例如:1.该响应没有max-age指令或Expires消息头;2. 该响应对应的请求方法是 POST 。)
- private
表明响应只能被单个用户缓存,不能作为共享缓存(即代理服务器不能缓存它)。私有缓存可以缓存响应内容,比如:对应用户的本地浏览器。
- no-cache
在发布缓存副本之前,强制要求缓存把请求提交给原始服务器进行验证(协商缓存验证)。
- no-store
缓存不应存储有关客户端请求或服务器响应的任何内容,即不使用任何缓存。
到期时间:
max-age=
设置缓存存储的最大周期,超过这个时间缓存被认为过期(单位秒)。与Expires相反,时间是相对于请求的时间。
s-maxage=
覆盖max-age或者Expires头,但是仅适用于共享缓存(比如各个代理),私有缓存会忽略它。
max-stale[=
表明客户端愿意接收一个已经过期的资源。可以设置一个可选的秒数,表示响应不能已经过时超过该给定的时间。
min-fresh=
表示客户端希望获取一个能在指定的秒数内保持其最新状态的响应。
关于上面截图示例中,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大家注意,这是一个js文件,放在思否的服务器中的js文件,是完全开放的,可以被任何源获取。
地址如下:
1 | Request URL: https://www.googletagmanager.com/gtag/js?id=UA-918487-8 |
我们可以通过本地的html代码的script标签来获取该资源。比如:
1 | <script src="https://www.googletagmanager.com/gtag/js?id=UA-918487-8"></script> |
实际上服务器对静态资源的设置都是完全开放的,比如图片、css、js文件,设置的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额外补充:静态内容,服务器只是发送文件,这种操作所耗CPU开销非常小。
三、Request Headers 请求头
请求头是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器的相关信息,大部分信息开发人员都可以配置,但是有的即使你配置了,客户端浏览器也会无视,客户端会根据http协议,走默认的设置。
禁止修改的Request Headers
禁止修改的消息首部指的是不能在代码中通过编程的方式进行修改的HTTP协议消息首部。本文仅讨论相关的HTTP请求首部(关于禁止修改的响应首部,请参考 Forbidden response header name)。
用户代理对这些消息首部保留全部控制权,应用程序无法设置它们。
1 | 禁止修改的消息首部包括以 Proxy- 和 Sec- 开头的消息首部,以及下面列出的消息首部: |
本文示例中的Request Headers:
1、Accept
客户端告知服务器,客户端可以处理的内容类型,压缩方式,系统语言。
1 | Accept: */* |
——HTTP/2相关 ——
HTTP/2 将头部压缩作为改进重点,不过 HTTP/2 并没有使用传统的字符串压缩算法,而是开发了专门的 HPACK 算法。
为什么要新开发一个算法呢?
因为传统的字符串压缩算法并没有考虑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多次请求的数据交互数据大量重复的问题,如果通过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两端建立两个一样“字典”来存储 Header 的 Key-Value 数据,那么在下次使用该数据的时候只要传输索引号就可以了,另外还对整数和字符串采用了哈夫曼编码来进一步压缩,整体可以达到 50%~90% 的高压缩率。
HPACK 它是一个有状态的算法,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各自维护一份索引表。
HTTP/2 还把 HTTP/1.1 中起始行里面的方法名、请求路径、状态码等也统一转换成了头字段的形式,将其命名为:pseudo-header fields,并在其名字前面加了一个“:”,比如“:method”、“:status”分别表示的是请求方法和状态码。
参考文档:https://zhuanlan.zhihu.com/p/…
1) Accept
Accept 请求头用来告知(服务器)客户端可以处理的内容类型,这种内容类型用MIME类型来表示。借助内容协商机制, 服务器可以从诸多备选项中选择一项进行应用,并使用 Content-Type 应答头通知客户端它的选择。浏览器会基于请求的上下文来为这个请求头设置合适的值,比如获取一个CSS层叠样式表时值与获取图片、视频或脚本文件时的值是不同的。
1 | <MIME_type>/<MIME_subtype>:单一精确的 MIME 类型, 例如text/html. |
MIME类型:浏览器可以解析的资源类型,比如:
1 | text/plain |
类型 | 描述 | 典型示例 |
---|---|---|
text | 表明文件是普通文本,理论上是人类可读 | text/plain, text/html, text/css, text/javascript |
image | 表明是某种图像。不包括视频,但是动态图(比如动态gif)也使用image类型 | image/gif, image/png, image/jpeg, image/bmp, image/webp, image/x-icon, image/vnd.microsoft.icon |
audio | 表明是某种音频文件 | audio/midi, audio/mpeg, audio/webm, audio/ogg, audio/wav |
video | 表明是某种视频文件 | video/webm, video/ogg |
application | 表明是某种二进制数据 | application/octet-stream, application/pkcs12, application/vnd.mspowerpoint, application/xhtml+xml, application/xml, application/pdf |
参考文档:https://developer.mozilla.org…
2)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br
HTTP 请求头 Accept-Encoding 会将客户端能够理解的内容编码方式——通常是某种压缩算法——进行通知(给服务端)。通过内容协商的方式,服务端会选择一个客户端提议的方式,使用并在响应头 Content-Encoding 中通知客户端该选择。
即使客户端和服务器都支持相同的压缩算法,在 identity 指令可以被接受的情况下,服务器也可以选择对响应主体不进行压缩。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两种常见的情形是:
- 要发送的数据已经经过压缩,再次进行压缩不会导致被传输的数据量更小。一些图像格式的文件会存在这种情况;
- 服务器超载,无法承受压缩需求导致的计算开销。通常,如果服务器使用超过80%的计算能力,微软建议不要压缩。
只要 identity —— 表示不需要进行任何编码——没有被明确禁止使用(通过 identity;q=0 指令或是 *;q=0 而没有为 identity 明确指定权重值),则服务器禁止返回表示客户端错误的 406 Not Acceptable 响应。
gzip
表示采用 Lempel-Ziv coding (LZ77) 压缩算法,以及32位CRC校验的编码方式。这个编码方式最初由 UNIX 平台上的 gzip 程序采用。出于兼容性的考虑, HTTP/1.1 标准提议支持这种编码方式的服务器应该识别作为别名的 x-gzip 指令。compress
采用 Lempel-Ziv-Welch (LZW) 压缩算法。这个名称来自UNIX系统的 compress 程序,该程序实现了前述算法。
与其同名程序已经在大部分UNIX发行版中消失一样,这种内容编码方式已经被大部分浏览器弃用,部分因为专利问题(这项专利在2003年到期)。deflate
采用 zlib 结构 (在 RFC 1950 中规定),和 deflate 压缩算法(在 RFC 1951 中规定)。identity
用于指代自身(例如:未经过压缩和修改)。除非特别指明,这个标记始终可以被接受。br
表示采用 Brotli 算法的编码方式。
3)Accept-Language: zh-CN,zh;q=0.9,en;q=0.8
Accept-Language 请求头允许客户端声明它可以理解的自然语言,以及优先选择的区域方言。
;q= (q因子权重) 值代表优先顺序,用相对质量价值表示,又称作权重。
2、Content
下面三个Response Headers也有设置,客户端发送请求时告知服务器关于Content的相关信息
1 | Connection: keep-alive |
3、cookie
1 | cookie: _ga=GA1.1.1502755452.1660028234; PHPSESSID=012c1773970ddd37d36c9888b26900cf; Hm_lvt_e23800c454aa573c0ccb16b52665ac26=1663037940,1663740113,1665302702; Hm_lpvt_e23800c454aa573c0ccb16b52665ac26=1665404010; io=sBBmpTQAsbsb3ddGBOQ2; _ga_MJYFRXB3ZX=GS1.1.1665401366.8.1.1665404010.0.0.0 |
浏览器在发送请求时,默认会带上cookie。Cookie 是一个请求首部,其中含有先前由服务器通过 Set-Cookie 首部投放并存储到客户端的 HTTP cookies。
参考文档:https://developer.mozilla.org…
4、Host
Host: segmentfault.com:8443
Host是请求资源地址Host主机服务器。即通过url请求获取的资源是来自Host主机服务器。
5、Origin
origin: https://segmentfault.com
Origin源,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源就是客户端网页页面的那个服务器。
6、pragma
pragma: no-cache
跟Cache-Control: no-cache相同。Pragma: no-cache兼容http 1.0 ,Cache-Control: no-cache是http 1.1提供的。
因此,Pragma: no-cache可以应用到http 1.0 和http 1.1,而Cache-Control: no-cache只能应用于http 1.1.
6、Referer
referer: https://segmentfault.com/
根据Referrer-Policy来决定Referer展示多少内容,甚至是不展示。
Referer 请求头包含了当前请求页面的来源页面的地址,即表示当前页面是通过此来源页面里的链接进入的。服务端一般使用 Referer 请求头识别访问来源,可能会以此进行统计分析、日志记录以及缓存优化等。示例:
1 | Referer: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 |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Referer 不会被发送:
- 来源页面采用的协议为表示本地文件的 “file” 或者 “data” URI;比如:用浏览器打开本地的html文件时,file:///D:/Technology-stack/test.html
- 当前请求页面采用的是非安全协议HTTP,而来源页面采用的是安全协议(HTTPS)。即源服务器是https,跨域服务器是http,不会发送Referer。
7、User-Agent
1 |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_15_7)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105.0.0.0 Safari/537.36 |
User-Agent 首部包含了一个特征字符串,用来让网络协议的对端来识别发起请求的用户代理软件的应用类型、操作系统、软件开发商以及版本号。
User-Agent会告诉网站服务器,访问者是通过什么工具来请求的,如果是爬虫请求,一般会拒绝,如果是用户浏览器,就会应答。
作用:可用于网站站点数据统计;统计用户浏览器使用情况。
1 | window发起的请求,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86.0.4240.193 Safari/537.36 |
1 | iPhone-X发起的请求,user-agent: Mozilla/5.0 (iPhone; CPU iPhone OS 13_2_3 like Mac OS X) AppleWebKit/605.1.15 (KHTML, like Gecko) Version/13.0.3 Mobile/15E148 Safari/604.1 |
1 | Android发起的请求,User-Agent: Mozilla/5.0 (Linux; Android 5.0; SM-G900P Build/LRX21T)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86.0.4240.193 Mobile Safari/537.36 |
浏览器通常使用的格式为:包含了浏览器的信息,比如window还是iPhone、Android。浏览器的类型、浏览器的版本、浏览器的内核等等信息。
1 | User-Agent: Mozilla/<version> (<system-information>) <platform> (<platform-details>) <extensions> |
参考文档:https://blog.csdn.net/xinyuan…
8、sec-
只要包含前缀 Sec- 都属于应用程序禁止修改的HTTP消息头,用户代理保留全部对它们的控制权。
···
sec-fetch-dest: empty
sec-fetch-mode: cors
sec-fetch-site: same-site
···
1)sec-ch-ua:
用来代替传统的 user-agent 的,原来的 user-agent 因为只是一个字符串,各个浏览器及历史版本造成识别服务端不太兼容。为了能让服务端明确请求的信息,所以提出这个来升级。
2)sec-ch-ua-mobile:
安全相关, 是否是移动设备
- Sec-CH-UA-Mobile: ?0,否;
- Sec-CH-UA-Mobile: ?1,是;
3)sec-ch-ua-platform:
用户代理运行 的平台或操作系统。
1 | 以下字符串之一:"Android", "Chrome OS", "Chromium OS", "iOS", "Linux", "macOS", "Windows", 或"Unknown". |
4)sec-fetch-dest:
安全相关,如何使用获取的数据。
获取元数据请求标头指示请求的目的地。那是原始获取请求的发起者,它是获取的数据将在哪里(以及如何)使用。
这允许服务器根据请求是否适合预期的使用方式来确定是否为请求提供服务。例如,带有audio目的地的请求应该请求音频数据,而不是其他类型的资源(例如,包含敏感用户信息的文档)。
参考文档:https://developer.mozilla.org…
5)sec-fetch-mode:
安全相关,获取元数据请求标头指示请求的模式。
参考文档:https://developer.mozilla.org…
6)sec-fetch-site:
安全相关,获取元数据请求标头指示请求发起者的来源和所请求资源的来源之间的关系。
换句话说,此标头告诉服务器对资源的请求是来自同一来源、同一站点、不同站点还是“用户发起的”请求。然后,服务器可以使用此信息来决定是否应允许该请求。
默认情况下通常允许同源请求,但是对于来自其他源的请求会发生什么可能进一步取决于请求的资源或其他Fetch 元数据请求标头中的信息。默认情况下,应使用403响应代码拒绝不接受的请求。